登录
注册
器材资讯-网友热议“体热充电宝”
网友热议“体热充电宝”
责编:海平 作者: 发布时间: 2014-08-08 来源:现代快报 点击:4051 次  【打印


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林刚发明的一款充电宝,这两天成了微博最热话题。据称把这款充电宝拿在手上或装口袋里,接上数据线,就能给手机充电。有网友质疑:“能量守恒定律被打破了?”不过,一位评委告诉现代快报记者,他曾亲眼看到手机在三个半小时内充满电。

■网友调侃:

发烧的人是不是充电更快

这项发明,是在8月初的“启迪之星2014创业营南京站”中“现身”的。林刚的充电宝,成为现场最吸引人眼球的发明之一。据介绍,只要将这一充电器拿在手上或装在口袋里,接上数据线,就能给手机充电。据林刚介绍,这款充电宝靠的是温差发电。根据报道,充电宝内部有一种半导体材料,这种材料有制冷效果,能给充电宝内部降温,使得充电宝内部和人体表皮产生较大温差,再将温差转换为电能。用这款产品给一般的手机充电,只需两个多小时。林刚计划10月将该产品投放市场,年底前,还打算把这款产品改造成一个手机套,“只需要套在手机上,握住手机就能充电。”

这项发明引起人们惊叹,也被不少专业人士质疑“不科学”。

科普网站“果壳网”很快发布了质疑帖。其中一个被热转的质疑帖,是由“果壳达人”、担任电子工程师的南通市民钱女士发布的。

钱女士称,根据林刚的介绍来计算,似乎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。她给出一套计算方法:根据网络上的数据,人体实时的散热功率一般在80-160W(瓦)之间。人手掌的面积,差不多就是全身总面积的1%,假设发热均匀,手掌平均下来大约是1W功率。但手掌面积不可能全部接触充电器,就算70%的话,那么接触面积下能得到最大无损功率为0.7W。而由于物体和物体之间接触有热阻,所以还要扣除一些功率,假设还有0.5W。根据此前报道,小林的充电宝样品热能和电能的转化率达到17%,那么就是0.085W,这即是理论上的发电功率。再扣除电源转换的效率,实际给电池充电的功率会更低。iPhone的电池大概是5.8Wh(能量单位,W是瓦,h是小时),再按90%的转换效率算下来,需要几十小时才能充满,而且前提是手掌能一直保持和充电器内部有较大温差。

“一个最简单的热力学问题:怎么能不做功、不耗能,在充电宝这么个小东西上保持温差20度超过两个小时?”果壳达人“警察蜀黍”提出疑问。还有不少网友调侃,“发烧的人是不是充电充得更快”……

■发明者表示:已找到权威专家进行测量

此外,很多业内人士也对报道中17%的高转化率提出质疑。他们找到一篇论文,日本某研究所曾实现过这一转化率,研究人员将一种新型元件的一面置于20摄氏度室温下,另一面加热到800摄氏度。但这不是用手掌就能得到的条件。“能量不能凭空而来,这样计算,这个充电宝就成了二类永动机,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不太可能实现。”


面对质疑,林刚昨天接受了现代快报记者采访,回应了其中一部分。他首先指出,此前报道中所说的17%的数据,并不完全正确。他当天的准确表述应该是,在太阳能和温差的结合下,能达到17%的转化率,而不仅仅是温差一项。因此,后期产品发布时,他还将加上太阳能电池板。此外,网友们的计算方式和他的也不一样。不过,自从今年5月作出模型后,他几次测试,给手机充满电都是用3小时左右。林刚给记者发来两张照片,第一张照片是手机连上了他发明的充电宝,但没有手握,因此手机不在充电;第二张手握上去后,手机上显示正在充电(见上图)。

他颇有信心地表示,昨天自己已经找到权威专家进行测量,预计这两天就会有结果。至于如何保持芯片温度在10度左右、保持温差,他指出这是机密,目前不便透露。

此外,一位担任“启迪之星南京站”评委的人士昨天也就此事发表了文章。他告诉记者,评委们当天并没有当场试验。不过早在7月,他就看过这个发明,使用小林做出的模型,他们用一台电量约5%的iPhone4S做了试验,把手机装在裤子口袋里,大约用了3个半小时,手机就充满了电。面对质疑,他还和小林共同推算了一些数据发布在网上。他希望大家能给创新者一点鼓励。



返回首页 | 关于天下摄影 | 服务条款 | 广告服务 | 摄影互动 | 招聘栏目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导航 | 版权所有
天下摄影交流群:一群:35765943    二群:176326500  人像群:90556132
Copyright © 2009-2014 台州市天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浙ICP备12002614号 网站法律顾问:陈明律师